慢性结肠炎引起的危害!
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12-06-16 09:29
慢性结肠炎引起的危害!
提起慢性结肠炎人们就会想到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并不了解慢性结肠炎对身体的危害。由于腹泻,即使吃的再多再好,营养和水分也是穿肠而过,大量流失。营养穿肠导致肌体内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碍,造成肌体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减弱,使炎症扩散,病毒侵入,易患流感。水分穿肠导致脱水、休克、酸中毒。蛋白质穿肠导致贫血、消瘦、肌肉松弛、乏力、皮肤苍白、易脱发、注意力减退、肾功能减退。肠炎的反复发作,肠黏膜溃疡增生,溃烂,加上粪便毒素细菌的不断侵蚀,加剧病情的恶化,溃疡加剧,会导致化脓,擦破裸露的神经会造成便血,还可在肠内生成息肉,溃疡,出血,肠息肉会进一步引发肠穿孔,肠粘连,甚至肠癌。慢性结肠炎的防治;在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全身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有密切关系。而任何仅针对肠道病变的治疗只能取得短期疗效。其中引起的三大癌变分别为:
(1)直肠息肉癌
直肠息肉多数没有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多数息肉见于40岁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质地一般较软。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直肠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息肉,多数息肉直径在1cm左右。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来自于息肉,因此直肠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2)直肠癌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癌好发的部位,占大肠癌的70%。发病高,在我国占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近年来有年轻的趋势。由肠炎反复发作,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的。
(3)癌变
直肠壶腹部癌,因多是溃疡型,直肠壶腹部较宽阔,估计1-2年才引起狭窄梗阻,大便形态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及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状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病状可有贫血等恶病质现象,有时还可出现急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
慢性结肠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的病人,可有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其中局部并发症约占 1/4,较为常见;全身并发症小于10%,不多见。慢性结肠炎常见的并发症有:
1、中毒性结肠扩张
在急性活动期发生,发生率约2%,是由于炎症波及结肠肌层及肌间神经丛,以致肠壁张力低下,呈节段性麻痹,肠内容物和气体大量积聚,从而引起急性结肠扩张,肠壁菲薄,病变多见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诱因有低血钾、钡剂灌肠及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鸦片类药物等。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腹胀、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增多,X线腹平片可见肠腔加宽,结肠袋消失等。容易并发肠穿孔。病死率可达11%~50%。
2、溃疡穿孔
在结肠扩张基础上易引起溃疡穿孔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3、溃疡出血
因溃疡累及血管发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一个重要原因。往往因出血量大而需要治疗。
4、癌变
癌变的发生与疾病时限和病变范围有关,病程越长,范围越广,癌变越多。发生率约5%,比无结肠炎者高10倍,多见于结肠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5、结肠狭窄和肠梗阻
修复过程中,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的瘢痕可引起结肠狭窄和肠梗阻,多见于结肠远端。
综上所述,北京丰益医院胃肠病中心专家建议患有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时,应调整心态,积极坚持治疗慢性结肠炎,一定要将此病重视起来,为了家人及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及治疗。